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大时代】呼和浩特:“数字乳都”迈进世界高地 “智慧草原”助力奶业振兴

时间: 2024-02-05 06:27:08 |   作者: 给袋式包装机

产品介绍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11日消息“如果原奶的乳蛋白检测结果偏低,就说明我们应该在饲料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看着平板电脑上原奶的检测指标,张吉明时时监测着奶牛群的健康状态。

  这是位于北纬40度的呼和浩特市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作为这家牧场的畜牧工程师,张吉明感叹:“智能智造为奶业带来了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

  近年来,内蒙古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内蒙古奶业核心区的呼和浩特牢记嘱托,围绕全产业链条,全力构建绿色、高端、智能的奶业生态,全方面推进奶业振兴,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

  茫茫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自古就是水草丰美之地,拥有奶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0年,呼和浩特市的两家知名乳制品企业跻身世界乳业20强,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的名片开始为世界所知。但在当时,“智慧牧场”对于很多人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十年来,呼和浩特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全方面提升奶业上下游的科技比重。尤其是近几年来,重点建设了现代智慧健康谷、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千亿级全产业链项目,一切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内,成群的“黑白花”奶牛有的在牛舍休息,享受“牛体刷”的按摩,有的在院子里踱着步晒太阳,怡然自得。

  “奶牛吃的是科学套餐,喝的是纯净水,耳标‘身份证’显示着它们的健康。”张吉明笑称,奶牛每天过的都是“定制生活”。一天中,张吉明除了定时参与三次喂养奶牛外,还会随时监测奶牛的采食、消化、产奶数据。

  “牧场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全天候监控牧场所有的环节,并对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自动调节,让奶牛的生活更舒适。”张吉明觉得,“自己就像是抚养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婴幼儿。”

  走入车间,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在这里,全球最先进的全封闭智能一体化发酵模式,可以全自动处理粪渣并制成有机垫料、液态肥料,实现了种养结合、可循环的生态化养殖。

  十几年前,由于缺乏前沿技术,曾经几百头奶牛的管理仅凭饲养员的双腿和双眼,养殖场效能低、利润薄。

  “现在几万头的奶牛场,生鲜乳挤出后,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加工。如果今天晚上做的牛奶,在冷链配送下,第二天早上六七点,一盒鲜牛奶就能送到市民楼下。”如今,在内蒙古草原新牧民“八万头种养加一体化项目”奶牛场,“新牧民”王玲艳则见证了“挤奶到加工2小时成品”这一全球乳品行业重大技术突破。

  智慧牧场之外,包括张吉明在内的无数奶业从业者,恰逢中国奶业最新一轮变迁。

  今年8月,“2022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公布,呼和浩特两家知名乳制品企业分别位居第五位、第七位,再次刷新亚洲乳业新高度。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呼和浩特正在加速向奶源端、生产加工端融合渗透,奶业的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大潮正蓬勃汹涌。

  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占地950亩的液态奶智能工厂中,全球生产速度最快的液态奶纸包灌装生产线万包的速度生产液态奶。16台机械手同时作业,从原奶到入库,十余道工序,全部实现了无人化作业。

  “每眨眼一次,就有四五包牛奶完成灌装,这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带来的速度和效率。”张吉明说,“现代智慧健康谷被誉为全球乳产业的‘硅谷’,这里不仅有着中国奶业的最新科技和奶业振兴的最新成果,也代表着全球奶业的新高地。”

  来到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数辆大型机械穿行于一望无际的苜蓿草场之间。这里是台基营苜蓿草种植基地,是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五个基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苜蓿草作为“牧草之王”,一直是奶牛的高营养粗饲料。前些年,优质苜蓿草进口价格暴涨,国内苜蓿草自给率不足50%,国内奶业对于高品质苜蓿草更多依赖进口。

  “国产苜蓿草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我国奶业发展‘卡脖子’的问题。”为实现苜蓿草国产化,牧草工程师李潇与队友支鹏飞等人把“家”安在了基地。

  “引入滴灌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卡住收割、搂草、捡拾等节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加工,保证品质均一。”4年“两点一线”的基地生活,李潇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

  “经实验证明,国产苜蓿草替代后单产呈上涨的趋势,生鲜乳理化指标稳定,每头奶牛年利润增长2000多元。”台基营苜蓿草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勇强表示,基地苜蓿草品质达到了国际优级标准,实现了国产苜蓿草替代进口的目标。

  “目前,全市种植饲草面积130万亩,青贮玉米100万亩,苜蓿草、燕麦草各15万亩。”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局长高涵表示,呼和浩特每年可为30余万头奶牛提供各类优质饲草近300万吨。

  国家奶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曾公开表示,如果国产奶业不能健康发展,乳制品大量依赖进口,将面临供给安全风险。要把奶罐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就必须“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

  有了好草,好的牛种也同样至关重要。然而曾几何时,与苜蓿草一样,国内奶牛繁殖育种技术也同样被“卡脖子”。

  “我国奶牛繁殖育种技术起步晚,一度与奶业发达国家有着近百年的技术差距,高品质牛种长期依赖进口。”为了缩小这个差距,多年来,畜牧工程师胡吉图与队友始终致力于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推进我国奶牛的品质改良。

  十年前,大部分牧场对于繁殖育种工作还缺乏重视,要改良奶牛品质,首先要打破牧场员工思想上的禁锢。

  “白天帮助牧场梳理奶牛繁殖技术操作标准,下班后给牧场做讲解培训,晚上再对一天的工作总结,为第二天的培训做准备。”日复一日,胡吉图与队友一座牧场接一座牧场进行服务指导,逐渐改变了牧场对奶牛繁殖育种工作的认识。

  胡吉图与队友将胚胎移植等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植入到牧场,让牧场的繁育技术快速提升,奶牛的品质得到了全面改善。

  2014年至今,胡吉图所在的乳制品企业合作牧场的奶牛,最终实现了日单产平均增幅突破9.5公斤,平均单产达到30.42公斤,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把好产品质量关,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是乳制品企业质检员苏春玲的日常工作。

  “检测中,我们在国际线%的标准,制定企标线。在企标线%的标准,制定内控线。三条线层层把关,牢牢管控食品安全中的风险。”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苏春玲的化验室内,各种精密仪器摆列得整整齐齐。

  截至2021年,苏春玲所在的企业检验设备累计投入8.23亿元,2021年的检验费用就投入了4.78亿元。

  “我们的检验项目总数达到1000多项。”在苏春玲看来,产好奶就是要“视品质如生命”,将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贯穿于全产业链,确保食品安全。

  数据显示,2021年,内蒙古奶产量达760万吨,占到全国的18.3%。国人每喝掉六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内蒙古。“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如今,每一杯牛奶的背后,都是一条带动牧民与乳制品企业一同成长的完整产业链。

  2014年1月,习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牢记嘱托,近年来,内蒙古乳制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嵌入式”服务模式,与养殖场、农牧民实现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一条农企利益联结的现代畜牧业产业链,更好地帮助养殖场、农牧民增产增收。

  2017年,罗利恒承包了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原古城镇奶牛场。5年来,罗利恒完成了对旧奶牛场的智慧化改造,又投建了新的现代化智慧牧场。

  “这些都得益于一家知名乳制品企业的2亿元融资支持。”如今,罗利恒的两家牧场奶牛存栏量逾万头,为周边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罗利恒身上,一个从乳制品企业到牧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已悄然形成。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表示,呼和浩特2022年续建、新建后的规模化养殖场将达到161个,满栏运营后奶牛数量达到56.1万头。

  而在全国,还有成千上万个像罗利恒一样的牧场负责人,他们奋战于青贮收购、物流运输、牧场管理等奶业所有的环节,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带动了无数产业工人共同致富。

  “产奶不见奶,头一次体验这种沉浸式工业旅游,简直妙不可言。”今年7月,内蒙古推进奶业振兴现场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参加观摩的媒体记者怀特乌勒斯被现代智慧健康谷震撼了。

  现代智慧健康谷位于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在38平方公里核心区内,拥有乳业全球样板基地、乳业创新天地、城市活力社区等六大功能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致力打造变成全球乳业的策源地和城市群发展的典范。

  参观人员乘坐电瓶车观摩现代智慧健康谷内的产品展示区(央广网发 怀特乌勒斯 摄)

  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呼和浩特乳制品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向全国输出,以“内蒙古模式”助力全国奶业振兴。在宁夏、甘肃、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一个个产业集群项目不仅成为高效带动当地奶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也为中国奶业振兴添砖加瓦。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呼和浩特正构建全球乳业新格局,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产业集群融合式发展,打造可持续产业链,将“中国乳都”打造成世界名片。

  “除了国内的41座生产基地外,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还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达68座。”在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某知名乳制品公司实现了从“草原牛”向“世界牛”的蜕变。

  位于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的现代智慧健康谷(央广网发 孟和朝鲁 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全球建立了15个研发创新中心,74个研发基地,产品销往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某知名乳制品企业液态奶研发部研发副总监贺保平表示,自主创新让中国乳制品企业在全球有了慢慢的变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今年9月12日召开的IDF世界乳业峰会,是世界最大的乳业行业盛会之一,被视为全球乳业发展的风向标。峰会上,呼和浩特知名乳制品企业研发的“可以吸的奶酪”获IDF“新产品研究开发创新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模型”获IDF“食品安全创新奖”。

  IDF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宋昆冈表示:“斩获IDF乳品创新奖,是企业总实力的体现,也展示了中国乳业高水平发展的最新成果。”

  上图:十年前正在建设中的内蒙古博物院(央广网发 马健荃 摄)下图:如今的内蒙古博物院已成为呼和浩特的地标性建筑(央广网发 乐炎 摄)

  “中国乳都”晋级“世界乳都”是大势所趋、时代需要。这是呼和浩特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相军的判断,他认为,随着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的启动,现代智慧健康谷、中国乳业产业园两个千亿级乳产业集群的成功打造,将全面助力中国奶业实现振兴。

  在呼和浩特,谈及“奶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个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背后,尽显“中国乳都”所特有的活力、动力和实力,这正是“中国乳都”冲击全球乳业之巅的信心所在,也是“全球奶业未来在中国”这句话的底气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乳业发展全球化、品牌化、智能化的趋势,呼和浩特市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国家奶业振兴计划,以呼和浩特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为核心区域,以两大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带动,重点建设现代智慧健康谷、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产城融合”的全产业链项目,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市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

  十年来,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逐步优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21年的272平方公里。城市西部围绕现代智慧健康谷打造产城融合区,城市南部围绕新机场、和林格尔新区、中国乳业产业园打造城市副中心,持续拉开城市框架。

  十年来,呼和浩特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城市品质逐步提升新机场开工建设,京呼高铁全线号线条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车,地上、地下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是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市大脑启动运行,获评2021年度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营商环境一直在优化,成为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呼和浩特市的产业配套性、生活配套性和营商便利性逐渐完备,形成了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促进格局。

  两大头部企业的竞合与带动,将呼和浩特市的特色产业打造成为一个集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于一体,打通上下游产业、关联侧向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呼和浩特将西部现代智慧健康谷和南部中国乳业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乳产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实施“智慧乳业”,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到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以确保奶品质量。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活力的源泉,也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一面。呼和浩特市的乳业已经在全国、全球形成明显竞争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第一个全链条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5年,乳业全产业链出售的收益达到3500亿元以上,率先在全国实现奶业振兴,向“世界乳都”迈进。